欢迎访问《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辑部网站!
  • 2017年第23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2017-13期封面

      2017, 23(13):0-0.

      摘要 (1304) HTML (4) PDF 3.20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 2017-13期目录

      2017, 23(13):0-0.

      摘要 (6620) HTML (90) PDF 473.67 K (17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药剂与炮制
    •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017, 23(13):1-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01

      摘要 (762) HTML (2) PDF 580.67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挥发油成分,找出其共有及差异成分,为该饮片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载气高纯度氦气,进样温度250 ℃,压力49.5 kPa,总流量36.0 mL·min-1,柱流量1.0 mL·min-1,线速度36.1 cm·s-1;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00 ℃,接口温度280 ℃,溶剂延时3.5 min,m/z 40~400。结果:4种不同来源郁金饮片挥发油均检测出了50种成分,其中有3种共有成分,3种郁金共有成分达13种,2种郁金共有成分达15种;4种郁金共有、交互存在的挥发油成分达31种。结论: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挥发油中存在共有及交互存在的成分。吉马酮可作为温郁金、桂郁金、绿丝郁金的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姜黄素、姜黄酮、芳姜黄酮等可作为黄丝郁金的含量测定指标成分。

    • 均匀设计 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因子分析探索大黄 厚朴组分配伍的规律

      2017, 23(13):8-1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08

      摘要 (881) HTML (6) PDF 649.51 K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因子分析考察大黄-厚朴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厚朴酚及和厚朴酚4种成分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8个组,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四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的6个配方组。胰胆管内逆行注射3.5% 牛磺胆酸钠法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术后6,24 h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AMS),胰脂肪酶(PL),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对各药效指标的影响规律,因子分析抽提多项指标中的公共因子。结果:各组分对急性胰腺炎病症的贡献度排序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因子分析抽提出隐藏在多项指标后的公共因子为胰腺损伤因子(AMS,IL-6和TNF-α)和炎症因子(PL和IL-10)。结论: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因子分析可有效地分析组分配伍中多因素与多效应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临床病症的治疗提供方-症更为对应的组分配方。

    • 中药浸膏粉与辅料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巨安神制剂干法制粒的影响

      2017, 23(13):13-1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13

      摘要 (785) HTML (3) PDF 2.76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研究干法制粒时物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制粒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巨安神制剂浸膏粉为模型药物,测定浸膏粉与辅料混合物的Tg,比较直接混合和共溶后喷雾干燥2种物料混合方式对干法制粒效果的影响,运用物料粒径和扫描电镜图谱分析喷雾粘壁和制粒粘轮机制。结果:当喷干粉的Tg为58.8 ℃和68.5 ℃时,即高于滚轮温度(42 ℃)时,在制粒过程中不会粘轮现象;直混物的Tg均<42 ℃,会产生粘轮问题。选择麦芽糊精为巨安神颗粒的辅料,浸膏粉-麦芽糊精(1:1)。结论:Tg的高低可作为干法制粒能否顺利进行的1个评价指标,为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提供指导和参考。

    •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

      2017, 23(13):18-2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18

      摘要 (762) HTML (17) PDF 660.00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该饮片产地加工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何首乌药材分别切成5,10,12 mm的片,或者8 mm3和12 mm3的方块,经晒干或60,70,80 ℃烘干处理制成不同何首乌饮片。采用UPLC测定不同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流动相乙腈(A)-0.1% 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10%~35% A,4.5~6.5 min,35%~100% 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L·min-1,进样量1 μL。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量分别在0.187 2~2.34,0.007 72~0.096 5,0.001 688~0.021 1,0.008 28~0.103 5,0.002 976~0.037 2 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100.70%,98.22%,98.12% 和97.90%,RSD分别为1.7%,1.0%,1.8%,1.0% 和2.7% 。不同加工方法的何首乌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有一定规律性,干燥温度相同,饮片厚度增大,待测成分含量趋向增高。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以8 mm3块80 ℃烘干品质量分数最高,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以12 mm厚片80 ℃烘干品含量最高,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以10 mm厚片晒干品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而且切制方式和规格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影响大于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为何首乌产地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肠吸收特性分析

      2017, 23(13):24-2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24

      摘要 (441) HTML (3) PDF 720.34 K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探索指标成分单体和川芎提取物使用时的吸收变化,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对这2个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UHPLC测定灌流液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分析二者在各肠段、川芎提取物不同质量浓度及含蛋白抑制剂情况下的含量变化情况,计算吸收速率参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结果:阿魏酸与藁本内酯在肠道各段均有吸收,藁本内酯的吸收大于阿魏酸。阿魏酸在十二指肠的Ka=1.23×10-3 s-1,与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阿魏酸在生药质量浓度12.5,20.0,40.0 g·L-1下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但100.0 g·L-1下的吸收较前3个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阿魏酸在提取物中的吸收明显高于单体直接灌流,与川芎提取物组比较,丙磺舒组的阿魏酸吸收显著性增加。藁本内酯在十二指肠的Ka=3.58×10-3 s-1,肠道的吸收大小排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随川芎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川芎提取物组比较,藁本内酯在维拉帕米组和丙磺舒组的吸收均显著性增加,且丙磺舒组的吸收大于维拉帕米组。结论:阿魏酸吸收方式可能为促进扩散,存在载体参与,为MRP的底物。藁本内酯主要依靠载体的主动转运,可能是P-gp与MRP的底物,且受MRP影响更大。

    • 吴茱萸汤颗粒剂、配方颗粒剂及传统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

      2017, 23(13):30-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30

      摘要 (504) HTML (3) PDF 564.41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吴茱萸汤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吴茱萸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结果: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47.32,13.49,12.60 mg·L-1,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中二者的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传统汤剂的3.76,1.07倍;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335.23,345.28,307.39 mg·L-1。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中二者的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传统汤剂的1.09,1.12倍。结论:比较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时,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相差较大,而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比较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时,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

    • >资源与鉴定
    •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区分安县附子与江油附子质量的化学标志物

      2017, 23(13):35-4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35

      摘要 (573) HTML (4) PDF 1.40 M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江油附子与安县附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利用UPLC-Q-TOF/MS技术对江油附子与安县附子化学成分群进行采集,采用MassHunter B.05.00软件与MetaboAnalyst 3.0软件进行数据过滤与标准化处理,经SIMCA-P 13.0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并鉴定出两者区分的显著性差异化合物。结果: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得到16个差异化合物;新乌头碱、乌头碱、展花乌头宁、塔拉乌头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脱水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及新乌头原碱在安县附子中含量较江油附子更高,而尼奥林、附子灵、次乌头碱、塔拉他定、卡米查林、附子亭、宋果灵在江油附子中含量更高,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两地的栽培条件差异有关。结论:安县附子的毒性更强、镇痛抗炎活性更强,江油附子的强心活性可能更强。

    • 新疆伊贝母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2017, 23(13):41-4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41

      摘要 (387) HTML (1) PDF 812.47 K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伊贝母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因子。方法:理化分析法进行土壤因子(pH,总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疆不同产地土壤因子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产地的土壤因子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总生物碱含量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盐有显著正相关(P<0.05);西贝母碱与9种土壤因子无明显的相关性;西贝母碱苷含量与总盐有显著正相关(P<0.05);水溶性成分腺苷含量与总盐、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β-胸苷含量与全氮有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相关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伊贝母最佳适宜生长的土壤条件为pH 6.4~6.9,总盐2.3~5.6 g·kg-1,有机质118~231 g·kg-1,全氮5.8~11.9 g·kg-1,全磷0.85~1.28 g·kg-1,全钾10.4~29 g·kg-1,速效氮428~906 mg·kg-1,速效磷31~57 mg·kg-1,速效钾424~494 mg·kg-1结论:综合考虑,土壤中速效钾、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及总盐对伊贝母中有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无论选择土壤,还是生产中施肥,都应重视和合理使用速效钾、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及总盐对伊贝母质量的影响。

    • 丹参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比较

      2017, 23(13):48-5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48

      摘要 (414) HTML (2) PDF 723.99 K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中药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煎煮时间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并探究丹参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方法:在超声条件下,利用去离子水萃取试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萃取液经C18小柱净化,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1%~105.9%,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得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丹参中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茎>根>叶。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丹参中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参考文献与其他1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硝酸根含量作比较得出丹参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其硝酸盐的累积与种类、品种及部位等内在因素和施肥、栽培措施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 新宾县资源普查品种整理

      2017, 23(13):54-6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54

      摘要 (374) HTML (1) PDF 2.26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资料,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样地调查、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模式进行,另外利用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蕴藏量函数计算大宗药材的蕴藏量。结果:实地调查了36个样地,包括6种代表区域,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覆盖整个新宾县,通过实地调查新宾县的野生药用植物536种,隶属100科,菊科最多是76种,其中重点药材52种,特色药材31种,分别对重点和特色药材进行功效分类,发现清热药与解表药居多;又对大宗药材进行了计算,其中五味子,粗茎鳞毛蕨和辽细辛这些重点特色药材蕴藏量较大;发现6种辽宁省新记录,其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原本产在台湾地区,现在辽宁省新宾被发现;又对本县内药材基地进行调查,包括灵芝、辽细辛、五味子等多个道地药材栽培基地。结论:新宾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面地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和蕴藏量,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新宾县中药材经济提供了依据。

    • >化学与分析
    • UPLC-QQQ-MS测定中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2017, 23(13):61-6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61

      摘要 (528) HTML (5) PDF 652.46 K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UPLC-QQQ-MS建立复杂中药基质中马兜铃酸Ⅰ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马兜铃科中药材及其易于混淆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色谱分离使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1 mm×50 mm,3.5 μm),流动相0.2% 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吲哚美辛为内标计算浓度。结果:马兜铃酸Ⅰ质量浓度在21.65~1 732 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加样回收率为82.87%~89.22%,平均加样回收率86.07% (n=6),RSD 2.5%,精密度及方法重复性均良好。基于这个方法笔者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中药材进行定向马兜铃酸Ⅰ含量的检测,结果精准可信。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用于含有或者可能含有马兜铃酸Ⅰ成分中药材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差异明显,尤以朱砂莲中马兜铃酸Ⅰ含量最高。同时,该检测结果也可为马兜铃科中药材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及其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滇龙胆质量评价

      2017, 23(13):66-7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66

      摘要 (469) HTML (3) PDF 1004.41 K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来源滇龙胆样品中4种指标成分,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10个不同地区的50株滇龙胆根及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的含量。基于GRA法处理样品各指标成分数据,计算各评价单元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作为测度,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建立滇龙胆样品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出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滇龙胆样品的相对关联度ri在0.306~0.600,其中14个样品的ri>0.500,23个样品的ri<0.400,表明样品质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理鹤庆的DH3和DH5的ri分别为0.600和0.576,质量最优。不同地区样品ri的平均值在0.325~0.541,鹤庆样品ri的平均值最大,质量总体水平最高,可作为优质种源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各地区样品ri的RSD在4.4%~11.9%,昆明寻甸样品ri的RSD最小,样品最为稳定。结论:GRA法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的评价方法简单、全面,可用于滇龙胆的质量评价,为资源开发利用及优质种源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栀子药材质量

      2017, 23(13):74-7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74

      摘要 (596) HTML (9) PDF 680.74 K (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栀子药材质量。方法:收集20份不同产地栀子药材样品,测定其栀子苷,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Ⅱ 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栀子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应用该方法建立了栀子药材商品的质量评价模型,收集栀子代表产区的20批栀子商品药材进行客观地评价,得到各评价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在0.309 7~0.524 4,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0.450的样本有7批,这些批次样本的质量评价较高,其中1,2,7,12,19批样品质量排在前5,说明该样品产区的栀子质量相对较好,同时观察实际栀子商品药材质地,这与目前栀子商品规格划分标准(成熟程度、是否饱满和色泽深浅)情况相一致,充分说明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与药材的实际情况相符。结论:该研究为栀子药材商品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

      2017, 23(13):80-8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80

      摘要 (583) HTML (2) PDF 675.40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黄连-黄芩药对的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整体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2% 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80 min,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获得12批黄连-黄芩药对的色谱图。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 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16个共有峰,通过比较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汉黄芩苷,对12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黄连-黄芩药对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均>0.9。结论:建立了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3% ),该分析方法的建立对于黄连-黄芩药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 沉香中沉香四醇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2017, 23(13):86-9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86

      摘要 (326) HTML (1) PDF 706.08 K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HPLC定量分析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为沉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方法测定沉香四醇的含量,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中的规定评估其不确定度,通过统计分析,量化不确定分量,最终确定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5批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为(2.80±0.45),(5.13±0.82),(13.86±2.21),(74.86±11.87),(125.71±19.94) g·L-1。发现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沉香样品的均匀性、称量、配制浓度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4个类型,通过严格按照四分法取样沉香样品、确保称量介质保持干燥、正确或规范使用玻璃器皿和精密仪器、可有效减少样品痕量分析的误差。结论:该方法可用于HPLC法测定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简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纳入标准制定,有利于标准痕量更加合理,对沉香药材痕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HPLC测定秦艽配伍药对前后特征性成分的变化

      2017, 23(13):92-9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92

      摘要 (353) HTML (2) PDF 666.76 K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药对秦艽-威灵仙、秦艽-桑寄生、秦艽-防己配伍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规律。建立HPLC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A3000250×046 PurFuit 5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04% H3PO4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5%~15% B;15~25 min,15%~25% B;25~35 min,25%~35% B;35~40 min,35%~70% B;40~55 min,70%~95% B),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 ℃。结果:药对秦艽-威灵仙中分离出16个特征峰(w1~w16),秦艽-桑寄生中分离出18个特征峰(s1~s18),秦艽-防己中分离出21个特征峰(f1~f21),其中峰号w1,w3,w4,w5,w6,w7,w8,w10,w11,w13,w16,s3,s4,s5,s7,s9,s10,s11,s12,s13,s14,f1,f4,f6,f8,f12,f14,f15,f16,f21峰面积升高,w2,w9,s1,s2,s6,s8,f2,f3,f5,f10,f11,f13,f17,f19峰面积降低,w14,w15,s16,s17,s18,f9,f20峰面积不变,其中w8,s7,f9为獐芽菜苦苷,w10,s8,f11为龙胆苦苷,s13,f16,f17分别为槲皮苷、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w12,s15,f7,f18为药对中新产生的成分。结论:秦艽配伍用药后所含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且有新成分的生成,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分析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较好。

    • HPLC测定不同煎煮方法小柴胡汤中9种成分的含量

      2017, 23(13):98-10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098

      摘要 (442) HTML (19) PDF 764.90 K (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去滓再煎法、不去滓煎法、两次煎法3种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6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252,280 nm。结果:去滓再煎法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现代两次煎法分别提高了62.41%,49.01%,柴胡皂苷d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59.47%,28.71%,柴胡皂苷b1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41.93%,16.14% 。去滓再煎法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提高了33.96%,比两次煎法提高了0.20% 。去滓再煎法中黄芩苷,人参皂苷Rb1,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4种成分的含量略低于两次煎法,高于不去滓煎法。不去滓煎法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3种煎法中最低的(6-姜辣素除外)。结论:该结果可有效反映不同煎煮方法的质量差异。在3种煎法中,去滓再煎的方法明显提高了柴胡在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柴胡汤的临床功效,为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采用去滓再煎的方法及质量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 >药理
    • 清金化痰汤通过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急性气道炎症的作用和机制

      2017, 23(13):104-11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04

      摘要 (457) HTML (1) PDF 1.48 M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清金化痰汤治疗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大鼠气道炎症性损伤和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脂多糖(LPS)诱导建立急性气道炎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清金化痰汤高、中、低剂量(7.44,3.72,1.86 g·kg-1)组,各组大鼠自给药开始计时,第4,7天分批次处死。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气管及肺组织,观察各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黏蛋白(MUC5AC);光镜下观察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清金化痰汤能抑制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减轻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学炎症积分,减少细胞因子IL-1β,IL-8,TNF-α水平及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下调肺组织p38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清金化痰汤具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因子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清金化痰汤通过调控肺组织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气道黏蛋白分泌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及其炎症性损伤。

    • 青龙衣含药血清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

      2017, 23(13):111-11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11

      摘要 (359) HTML (1) PDF 716.53 K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龙衣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青龙衣低剂量(25 g·kg-1·d-1),中剂量(50 g·kg-1·d-1),高剂量(100 g·kg-1·d-1)组及顺铂(5 g·kg·d-1)组,连续灌胃给药7 d,空白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 h后,颈动脉采血,制备青龙衣含药血清;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烟酸己可碱(Hoechst)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青龙衣含药血清对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率、凋亡指数、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青龙衣含药血清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青龙衣含药血清处理48 h后的早期、晚期凋亡率,凋亡指数及促凋亡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关K蛋白(Bak)mRNA表达均升高,抗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表达降低(P<0.05);青龙衣含药血清组β-链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原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青龙衣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诱导凋亡及抑制分泌型糖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有关。

    • 灵芝多糖对小鼠胃肿瘤活性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2017, 23(13):116-12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16

      摘要 (342) HTML (1) PDF 616.65 K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肿瘤细胞抑制实验及体内抗肿瘤实验,探讨灵芝多糖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使用胃癌细胞株MKN45及AGS,分为空白组、顺铂组、灵芝多糖(20,10,5 g·L-1)组,加入药物孵育24,48 h后,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体内实验,6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霉素组、灵芝多糖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使用Walker-256肿瘤细胞移植法建立胃肿瘤模型。1周后,除空白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后测量肿瘤大小,并取部分胃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灵芝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作用24,48 h后,均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和AGS的生长(P<0.05);灵芝多糖高、中剂量组作用24 h均可以有效促进胃癌细胞MKN45和AGS的凋亡(P<0.05),可以抑制AGS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停留在G1期(P<0.05)。体内实验表明,灵芝多糖高、中剂量组可以有效抑制胃部肿瘤的生长,同时增加Bax基因表达量,抑制Bcl-2基因表达(P<0.05)。结论:灵芝多糖具有体内外抑制胃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与增加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2017, 23(13):121-12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21

      摘要 (246) HTML (1) PDF 2.40 M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佛波酯(PMA)组,M2组,M1组及通心络组。采用PMA(5 μg·L-1)分别联合白细胞介素(IL)-4(100 μg·L-1),脂多糖(LPS,200 μg·L-1)诱导THP-1细胞分别向M2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给以通心络(300 mg·L-1)进行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其标志分子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表达。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2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M1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M1组比较,通心络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升高,IL-6及TNF-α水平下降(P<0.01)。与M2组内皮细胞比较,M1型巨噬细胞细胞培养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M1组比较,通心络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凋亡;通心络预培养的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培养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

    • 丹酚酸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2017, 23(13):128-13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28

      摘要 (379) HTML (9) PDF 1.01 M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探讨Sal-B是否具有对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胰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纯化CFs,抗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s。建立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分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无血清DMEM),模型组(1×10-6 mol·L-1 AngⅡ),Sal-B低剂量组(2.5×10-5 mol·L-1 Sal-B+1×10-6 mol·L-1 AngⅡ)及Sal-B高剂量组(5×10-5 mol·L-1 Sal-B+1×10-6 mol·L-1 AngⅡ)共4组。Sal-B预保护1 h,加入AngⅡ共同作用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Sal-B对AngⅡ诱导CFs增殖的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ngⅡ显著诱导CFs异常增殖(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B低、高剂量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P<0.01);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B低、高剂量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ColⅠ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B低、高剂量组α-SMA,ColⅠ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Sal-B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减少α-SMA,ColⅠ蛋白的表达,对AngⅡ体外诱导心肌纤维化进程具有抑制作用。

    • 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平滑肌CNP-NPRB-cGMP通路改变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2017, 23(13):133-13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33

      摘要 (418) HTML (7) PDF 690.37 K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及四君子汤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和莫沙必利组,采用碘乙酰胺灌服+小平台站立+饥饱失常法塑造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随后给予四君子汤6.3 g·kg-1和莫沙必利0.45 mg·kg-1灌胃,每日灌胃给药1次,共14 d,检测大鼠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型钠尿肽(CNP)及胃窦平滑肌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平滑肌B型钠尿肽受体(NPR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CNP含量,平滑肌NPRB蛋白的表达和cGMP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和莫沙必利干预后大鼠胃排空率升高(P<0.05),血清CNP含量、平滑肌NPRB蛋白的表达量和cGMP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存在CNP-NPRB-cGMP信号通路改变,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该信号通路促进胃肠动力。

    •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中HMGB1-RAG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2017, 23(13):138-14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38

      摘要 (326) HTML (2) PDF 1.02 M (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肺纤维化中诱导免疫损伤和异常修复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的表达,及补阳还五汤对HMGB1-RAG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博莱霉素(BLM)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83,13.66,27.32 g·kg-1),阳性药组(强的松,4.2 mg·kg-1),动物实验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注入法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和强的松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批提取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的HMGB1,RAGE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的表达。细胞实验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以5%,10%,15%,20% 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来干预HMGB1诱导刺激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第28天显著上调HMGB1 mRNA(P<0.01),在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上调RAGE mRNA(P<0.01),在各时间点显著上调HMGB1,α-SMA(P<0.01);与BLM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下调HMGB1 mRNA(P<0.01),在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下调RAGE mRNA(P<0.01),在各时间点显著下调HMGB1和α-SMA蛋白(P<0.01)。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20% 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显著升高α-SMA蛋白(P<0.01);与20% 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比较,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显著下调细胞中α-SMA蛋白(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抑制HMGB1在大鼠肺组织中和人肺成纤维细胞中所引起的RAGE,α-SMA的表达增加。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阻断HMGB1/RAGE信号通路,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到防治作用。

    • 茵栀黄注射液基于FXR调控MDR3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

      2017, 23(13):145-15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45

      摘要 (386) HTML (2) PDF 1.91 M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Yinzhihuang injection,YZH)对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3,MDR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调控肝脏胆汁酸代谢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茵栀黄注射液干预HL-7702,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探索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活性影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确定茵栀黄注射液的理想干预浓度和时间;用GW4064(FXR激动剂)促进FXR基因的表达,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GW4064组,GW4064+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DMSO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FXR基因,分为siRNA组,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阴性组。Real-time 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XR,MDR3 mRNA及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IF)检测FX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理想干预浓度1.08%,理想干预时间为15.47 h;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活性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GW4064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siRNA组抑制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GW4064组比较,GW4064组+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siRNA组比较,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茵栀黄注射液通过FXR促进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来调控肝脏胆汁酸的代谢,本实验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提供实验依据。

    • HMGB1对人肺成纤维细胞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

      2017, 23(13):153-15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53

      摘要 (285) HTML (1) PDF 806.13 K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肺纤维化中诱导免疫损伤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以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HMGB1刺激HFL1后以上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以5%,10%,15%,20% 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来干预HMGB1诱导刺激的HFL1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中ERK1/2,胞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MGB1刺激组诱导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均增高(P<0.05,P<0.01);与20% 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比较,HMGB1刺激组诱导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均增高(P<0.05);与HMGB1刺激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各组能够降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其中15% 和20%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ERK1/2的表达(P<0.05);胞浆10%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和胞核20%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15%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IL-1β的含量(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HMGB1引起的人肺成纤维细胞中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IL-1β等炎症因子分泌。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控人肺成纤维细胞中ERK1/2/NF-κB信号通路,防治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GRP78,CHOP,HIRA及ASFla表达的影响

      2017, 23(13):158-16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58

      摘要 (410) HTML (17) PDF 1.43 M (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抗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衰老蛋白组蛋白调节因子(HIRA),染色质组装和调节复合因子1a(ASF1a)的影响。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KOA模型大鼠,模型成功后采用酶原消化法培养正常软骨细胞与KOA软骨细胞;另将40只大鼠分为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0.85,1.7,3.4 g·kg-1)及阳性药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3 g·kg-1),灌胃14 d后处死取血清;将培养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对应剂量组大鼠血清培养)及阳性药组(阳性药组大鼠血清培养);采用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值率;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ASF1a,HIRA,GRP78及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软骨细胞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细胞比较,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与空白组软骨细胞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软骨细胞比较,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软骨细胞比较,模型组细胞中ASF1a,HIRA,GRP78及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软骨细胞比较,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细胞中ASF1a,HIRA,GRP78及CHOP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可通过减少KOA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CHOP及衰老相关因子ASF1a,HIRA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KOA软骨细胞衰老、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再生的作用,进而起到治疗KOA的目的。

    • >临床
    • 益气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IL-8的影响

      2017, 23(13):164-16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64

      摘要 (301) HTML (1) PDF 680.40 K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从微炎症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对应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方案(饮食控制、降糖、降压、降脂等)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20方,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汤,疗程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2周,治疗组患者的血肌酐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降低(P<0.01),血清CRP和IL-8水平亦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升高血清白蛋白,下调血CRP,IL-8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具有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CRP,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DKD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有关。

    • 桃红四物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血脂及CRP的影响

      2017, 23(13):169-17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69

      摘要 (269) HTML (1) PDF 696.71 K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内科收治的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0.25 g·d-1,阿卡波糖50 mg·d-1或注射胰岛素。对照组予以消心痛及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200 mL·d-1,分早晚2次温热后口服,每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心率变异性,血脂,血糖,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比率(PNN5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DNN,RMSSD,PNN50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PG,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RP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LDL-C,TG水平较低,CRP,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心率变异性,下调CRP水平,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 右归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2017, 23(13):174-17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74

      摘要 (337) HTML (3) PDF 777.05 K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右归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5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2例)、西药组(53例)和中西药组(60例)。中药组给予右归汤加减,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中西药组同时给予右归汤加减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56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疾病功能指数(BASFI),放射学指数(BASRI)和中医辨证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甲状旁腺激素(PHI)的变化;比较各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87.7%,优于中药组的76.5% 和西药组的73.5% (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中西药组其他临床症状评分均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改善明显(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1.9% )小于中西药组(17.5% ),中西药组(17.5% )小于西药组(30.6% )(P<0.05)。结论:右归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无明显差异,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低;右归汤加减结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 肝豆灵片联合二巯丙磺酸钠对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2017, 23(13):180-18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80

      摘要 (363) HTML (4) PDF 714.48 K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肝豆灵联合二巯丙磺酸钠治疗对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二巯丙磺酸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MDA,SOD,24 h尿铜、神经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均减低,SOD活性均增加(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 h尿铜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变显著(P<0.01),治疗组驱铜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铜蓝蛋白与铜氧化酶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根据两组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治疗组副作用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血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可以加强驱铜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 通窍活血汤对外伤后水瘀互结型脑积水患者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脑脊液p73,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7, 23(13):185-19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85

      摘要 (222) HTML (1) PDF 934.76 K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对外伤后水瘀互结型脑积水患者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及脑脊液p73,p38表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诊断为外伤后脑积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窍活血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Protein 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水平,脑脊液p73,p38水平,术前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MBP,S100β,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脑脊液p73,p38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MMSE,GC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其降低外伤后水瘀互结型脑积水患者血清MBP,S-100β,NSE水平,提高脑脊液p73,p38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加味蠲痹汤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肩手综合征

      2017, 23(13):191-19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91

      摘要 (529) HTML (5) PDF 865.71 K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蠲痹汤内服、泡洗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浆缓激肽(BK),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SHS患者以入院情况,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除内科治疗外,给予良肢位摆放,上肢被动活动训练、上肢主动活动训练等康复措施。观察组采用加味蠲痹汤内服和泡洗,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水肿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风痰瘀阻证、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FMA),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检测治疗前后CGRP,SP,BK,NO和ET-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3.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感觉、自主神经、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M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P,BK和ET-1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加味蠲痹汤内服、泡洗治疗SHS风痰瘀阻证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和感觉异常等,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并能调节CGRP,NO,SP,BK和ET-1等细胞因子。

    • 加味五子衍宗丸治疗肾虚精亏证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女性不孕

      2017, 23(13):197-20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197

      摘要 (319) HTML (1) PDF 834.81 K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五子衍宗丸对黄体功能不全(LPD)所致女性不孕妊娠率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在阴道B超监测到排卵后当日服用,20 mg·d-1,连续服用10 d;未孕者,下个月经周期继续服用;若已怀孕,怀孕初期可以继续服用,根据孕酮水平调节用量。观察组内服加味五子衍宗丸,1剂/d。两组受孕者均给予维生素E胶囊,0.1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记录6个月周期(治疗+随访)内的妊娠情况,并随访观察活胎率;测量基础体温(BBT),并进行黄体功能基础体温髙温相评分(HPS);检测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采用彩色B超记录优势卵泡情况,并记录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Salle评分;进行肾虚精亏证评分;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为93.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678,P<0.01);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32.26%,观察组为52.38%,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χ2=5.181,P<0.05),两组活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SH,LH,E2和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HPS评分高于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大于对照组,肾虚精亏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alle评分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增厚于对照组,PI和RI均低于对照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加味五子衍宗丸治疗LPD所致不孕肾虚精亏证患者,能调节HPOA轴,提高了黄体功能,改善激素水平,减轻肾虚精亏证评分,改善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 >数据挖掘
    • 中药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的网状Meta分析

      2017, 23(13):203-21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203

      摘要 (367) HTML (1) PDF 1.10 M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药注射液(CMI)联合含奥沙利铂(L-OHP)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11月20日),收集中药注射液联合含L-OHP化疗方案对比单纯含L-OHP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依据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ADDI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种CMI,64项RCTs,合计5 081例患者。纳入文献有4篇高质量。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比单纯化疗,3种CMI联合含L-OHP的化疗方案能提高临床有效率(WHO标准),7种CMI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白细胞减少,6种CMI能减少恶心呕吐,4种CMI能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周围神经毒性方面,黄芪注射液优于艾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优于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证据支持中药注射液联合含L-OHP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优于单纯化疗。受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研究有待大样本及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 >综述
    • 大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 23(13):212-21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212

      摘要 (484) HTML (3) PDF 1.88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麻Cannabis sativa为桑科Moraceae植物,原产于印度,现也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长白山区各县也有栽培和半野生。大麻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常以种子入药,具有润燥、滑肠、通淋、活血之功效,主治肠燥便秘、热淋、消渴、月经不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对大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进行总结,并分类归纳。大麻的叶、花、茎中有62个化合物,大麻中还有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萜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菲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大麻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痛、降眼压、抗肿瘤、抗呕吐、削弱恐惧性记忆、抗血压、抗血栓、抗菌、抗炎及其他药理作用。此外,大麻作为民间药材,多以复方药治疗疾病,并申报了多项专利,在保健品、饲料方面也申报了专利。根据国内外对大麻的研究,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方面对大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大麻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 千金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017, 23(13):220-22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220

      摘要 (441) HTML (1) PDF 786.56 K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充分利用千金子药物活性提供参考。查找在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1960年至2015年的相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开发利用4个方面对千金子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化学成分方面,千金子主要含有二萜类、甾醇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脂肪油及其他类成分。药理活性方面,千金子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其生品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毒性方面,千金子毒性作用强烈,毒性成分可能为千金子甾醇等一些脂溶性成分,千金子去油制霜后毒性明显降低。开发利用方面,国内使用千金子的复方制剂治疗白血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其化学成分大戟因子L5(euphobia factor L5)对S180腹水癌有显著抗癌作用。国外将千金子提取物中的ingenol-20-palmitate,sucrose 2', 3,4,6,6'-pentaisovalerate及大戟因子L1(euphobia factor L1)在美白皮肤方面申报了专利。研究成果表明千金子中的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显著,是极具开发前景的药材。但由于千金子具有毒性,且产生毒性机制还尚未明确,使其开发利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应加强千金子毒性成分、毒性作用部位和致毒机制的研究。

    • >学术探讨
    • 中医医案的分析方法

      2017, 23(13):226-23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226

      摘要 (332) HTML (4) PDF 779.55 K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最传统的中医病案数据分析方法为领悟式分析方法,因个人的水平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研究结论推广性相对较差。而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就是建立医案数据库或进行简单的症状、药物频次分析,如何从海量的病案数据中快速发掘出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并且需要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除个人领悟式分析方法,又介绍了频数分析法、多元(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和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中医医案中的各种规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临床,体现中医医案的研究价值。

    • 橡胶贴膏剂制备方法的应用分析

      2017, 23(13):231-2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7130231

      摘要 (275) HTML (2) PDF 578.38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橡胶膏剂有溶剂法和热压法2种制备方法。溶剂法生产的产品黏性好、皮肤残留物少,但生产过程使用了溶媒,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热压法生产橡胶膏剂,取消了溶媒,安全、环保、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挥发性药物损失少、老化慢、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热压法代替溶剂法生产橡胶膏剂是发展趋势。橡胶膏剂的涂胶工艺分为直涂法和反涂法2种,直涂法对布匹要求高,生产时胶面容易产生黏连等问题;反涂法操作简单、含膏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应用四面弹性布做衬材。降低橡胶基质软化温度并且保证其耐热性能是实现反涂热压法生产橡胶膏剂的关键,调整基质中软化剂、增粘剂、橡胶等用量比例,能够实现热压法产品在光泽度、初粘性、持粘性、内聚力等方面与溶剂法相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84076882

E-mail:syfjx_2010@188.com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